地栽香菇技术
发布时间:2013-07-31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1.原料选择。木屑应选择当年剪下的枝丫材加工,以硬杂木为好,棉籽皮、麦麸、石膏粉等原料要求新鲜无霉变、无结块,水质要清洁无污染。
2.拌料。按配比要求,将木屑、棉籽皮、麦麸、石膏、糖等依次倒入拌料机内,边搅拌边加水,料水比为1:1~1.3。做到混合均匀、吸水均匀,湿度控制在60%左右。
3.制培养袋。采用规格为15.5×55厘米的聚乙烯菌袋。将塑料袋套在装袋机的出料筒上,自然装袋,料要装满装实。取下袋后拧紧、扎牢、密封。及时检查料袋有无微孔漏气,如发现料袋被木屑刺破,用胶布贴住。每个菌袋重1.8~2公斤。
4.灭菌。采用常压灭菌。准备好灭菌灶,将培养袋码好封严,再用苫布覆盖表面,用粗绳固定在灭菌灶外围栏杆上。先大火猛攻,升温至100℃,使灭菌包隆起,然后稳火,100℃保持12小时,再焖5小时,当温度降至70℃左右时出锅。
5.接种。料袋出锅冷却至30℃时开始接种,生产上主要采用大棚接种帐接种。接种前将接种帐消毒,接种用具用0.1%的高锰酸钾或酒精消毒。操作时,将培养袋摆好,用打孔器打孔,选择优质、无污染、菌丝洁白健壮的菌种。将菌种夹入接种穴内按严、塞实,用胶布粘好。
6.发菌。发菌前用二氯异丙尿酸钠对发菌棚进行消毒。发菌棚要保持干燥、暗光,温度控制在15℃~25℃,注意通风。当菌棒的菌丝长到8~10厘米长时翻堆、倒垛,防止高温烧菌,菌棒堆高8~10层,摆放成“井”字形,发现有污染的菌袋要及时隔离培养或剔除。
7.刺孔通气。当菌丝长满菌棒后刺孔通气,孔深3厘米左右,每棒刺30~40个孔,增加菌棒的通气性,补充氧气,加速菌丝对木质素的分解和菌丝体养分的积累,促进子实体原基形成。注意进行刺孔放氧时不要在高温下进行,以防烧菌。
8.脱袋下地。当菌龄达到70天左右,菌棒上的菌丝生长达到生理成熟后,即可下地。
下地前把发好的菌棒外袋脱下,平整好菇床并喷水,整齐摆放菌棒,接种穴向上,两袋间隔2厘米,用细沙或稀泥把各袋间的缝隙塞满、压严,覆土深度以菌棒露出地面3厘米左右为宜。平均每平方米摆放9棒,每亩7000~7500棒。菌棒下地后,根据天气情况,每天喷水3~4次,保证菌棒不失水。注意菌棒下地不要在大风天气进行。
9.转色管理。菌棒下地后,通过白天遮阴,晚上通风,加大昼夜温差,刺激形成菌皮,并分泌色素而转色。
10.出菇管理。菌棒转色完成后,用木板或竹片轻轻拍打覆土的菌袋,通过机械震动,刺激菇蕾生长。经过3~5天小菇蕾长大,此时进行疏蕾,摘去过密和畸形的菇蕾,每袋留8~10朵。随着菇蕾的长大,喷水的量减少,做到少浇、勤浇,每天6次左右。菇棚温度控制在25℃以下。
出菇后,根据菇的质量进行采摘,每天采2~3次。第一潮菇采完后及时补水,休菌7天,采摘第二潮菇。随着出菇数量的增多,菌棒会收缩,菌棒之间会产生裂缝,要及时用细沙或稀泥把裂缝抹平,防止地菇生长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