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丽明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长泰县甚至整个漳州市的水稻面积也在逐年减少,栽培食用菌的原料(如稻草等)远远不够生产所需;同时各地培养料的价格也日趋渐涨。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随着产业科技的进步和产品消费升级的需求,也迎来跨越发展,企业数量和产量都实现了大幅度增长,然而随之带来的废菌渣却逐年增多,多数企业弃之不用而成为新的污染源,或作为燃料使用,造成极大的浪费。只采摘1潮的杏鲍菇菌渣仍含有丰富的碳源和氮源,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本人连续参与了两个产季的利用杏鲍菇废菌渣添加部分王老吉下脚料替代稻草栽培草菇的生产,平均单产达到了8kg/m2,比往年用稻草栽培产量更高、更稳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该技术总结介绍如下,以供广大草菇栽培者参考。
一、品种选择
选择龙海主栽草菇品种v9715,该品种菌丝生长健壮,结菇较早,菇体大,适合本地市场需求。
二、栽培季节
草菇属于高温型、恒温结实性菌类,根据草菇生长发育对温、湿度的要求及长泰县气候条件,利用自然气温栽培,可安排在夏季5~6月和秋季8~9月连续栽培两季。以5~6月栽培最为有利,因这时温度适宜,又值霉雨季节,湿度大,温湿度容易控制,产量高,菇的质量好。目前我县多采用双孢蘑菇采摘结束后的菇房栽培草菇的生产模式,以提高菇房利用率。
三、栽培技术
1、培养料的配方及配制:
配方:杏鲍菇菌渣85%,王老吉下脚料14%,石灰1%。
培养料配制:配制之前或当天购买运回新鲜的已粉碎好的杏鲍菇菌渣和王老吉下脚料(注意不受雨淋)。在水泥地面上将两者混合均匀,堆成一堆,堆高1.2米左右,长、宽度根据场地情况而定。堆好后立即淋水,每天淋水2~3次,一般淋2~3天后,菌渣吃透水,从四周流出的水色较为清澈,含水率65%~70%。然后停留一个晚上就可以进房上架,上架之前要检查料温,超过40℃时,再次淋水降料温,等水从料堆的四周全部排出后,撒上石灰,搅拌均匀即可上架。上架后整平拍实床面,喷一次重水,关闭门窗密封一夜。
2、巴氏消毒 :
经过密闭门窗一个晚上的料温可以自然升温至45~50℃,这时通入蒸汽进行巴氏消毒,温度稳定在65~70℃保持24小时,然后用小火加热,降温至60~65℃,再保持24~48小时。停止加热,自然冷却到42℃,打开门窗通风,排除废气。
3、播种及发菌管理:
当料温降至35℃时就可进行播种,播种前检查培养料,如果料面偏干可喷1次石灰水上清液,PH值以8~9为宜,采用撒播方式。播完用木板拍压,使菌种与培养料充分接触,以利发菌。发菌阶段的管理主要是调节控制好菇房内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换气。播种后关闭门窗3~4天,保持菇房温度30~32℃,空气相对湿度80~85%,促进草菇菌丝迅速布满料面并向培养料内生长。如果料温在36℃以上需打开门窗通风降温,在适宜的条件下,播种后6天左右菌丝就可长满整床培养料。
4、出菇期管理和采收:
当菌丝布满整个料面,即可喷出菇水并进行大量通风,促使菌丝扭结形成原基,原基长至黄豆大小时采用雾化喷头进行料面和空间喷水,增加空间湿度至90~95%,保持菇房温度28~32℃,同时给予适量的散射光,以促进子实体发育。培养料温度低于28℃,子实体形成受到影响,低于25℃时子实体难于形成。气温在21℃以下或40℃以上以及突变的气候,对小菇蕾有致命的影响。子实体对温度突变极为敏感,草菇易死亡。 温度偏低时要减少通风量,采取保温措施;相反则要结合喷水增加通风量。正常情况下,经过4~5天的管理,菇蕾长至蛋形期即可采收。为了菇质较好,出菇水可喷重些,之后料面少喷或只喷空间水,这样菇体较为结实,售价较高。采收后喷1%的石灰水补充培养料含水量,并结合通风,促使第二潮原基形成,随后的管理按照第一潮菇方法。
5、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实际生产中,应该精心管理,为草菇生长创造良好的气候环境,并做好菇房内、外卫生清洁工作等等,环环相扣,增强对外界不良因子的抵抗力,将病虫害降低到最低程度,从而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数。
由于草菇是在夏季栽培,菇房内环境高温高湿,虽然有经过巴氏消毒,但病虫害仍时有发生,主要发生的害虫有螨类和菇蚊,通常在喷出菇水的前一天,用天王星1500倍液于床上、床下、地面及墙壁全面喷雾,然后密闭门窗一个晚上,防治害虫,第二天大通风换气结合喷出菇水。第一潮菇收获后如有绿霉侵染,发现后要及时在发生绿霉的料面撒一层生石灰粉,控制其蔓延。草菇对农药很敏感,当菇蕾出现时,切忌使用农药。(单位:福建省长泰县农业局)
联系人:洪丽明
联系电话:13960045728
联系地址:福建省长泰县人民西路81号(农业大楼)
邮编:36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