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球盖菇 (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 Farlow),别名皱环球盖菇、皱球盖菇、酒红大球盖菇、裴氏球盖菇、裴氏假黑伞,属于担子菌门、层菌纲、伞菌目、球盖菇科、球盖菇属 。大球盖菇色泽艳丽,肉质细嫩,盖滑柄脆,清香可口,营养丰富,深受欢迎。目前在福建、江西、贵州、四川、河南、陕西、湖北、黑龙江、安徽、山西等地已经大面积推广栽培。桂林地区位于北纬24.16~26.19°之间,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三冬少雪,四季常花”之说。全年无霜期309d,年平均气温19.0℃,年均降水量1926 mm。桂林10月至次年4月温度在2~30℃间,适宜种植大球盖菇。目前在灵川、临桂、全州、永福、龙胜等地陆续兴起水稻冬闲田种植大球盖菇,大球盖菇的广泛种植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开辟了新途径,值得进一步研究探索和示范推广。为促进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笔者针对桂北气候特点和种植习惯总结大球盖菇高效栽培技术,分析其生产效益,总结分析如下。
1 桂北大球盖菇高效栽培技术
1.1 大球盖菇的生长条件
1.1.1 所需营养 大球盖菇对营养的要求不高,栽培料可就地取材,选用稻草、甘蔗渣、竹屑、木屑、玉米芯、牛粪等,辅以石灰粉作为主要矿质元素。
1.1.2 光照条件 菌丝生长期避光,原基分化期需要散射光,子实体生长期需要充足的散射光。
1.1.3 温度条件 菌丝生长温度4~32℃;出菇温度4~28℃,原基分化最适温度18~25℃,以15~20℃出菇品质最优。
1.1.4 湿度要求 不同培养料含水量不同,以60%~80%间为宜;菌丝生长期空气相对湿度以70%~75%为宜,出菇期空气相对湿度以90%~95%为宜,整个生育期保持覆土湿润状态。
1.1.5 pH值 栽培基质pH值 4~9都可生长,以pH值5~8为宜,pH值为6时菌丝生长最好。
1.2 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桂北栽培以室外栽培为主,主要利用冬闲田,多为中、晚稻收割后10~11月播种,1~4月出菇,其次是林地和果园。以667m 2 稻田为标准,稻草4000~5000 kg,甘蔗渣(竹屑、木屑、玉米芯等)1000~2000 kg,石灰粉75 kg。
1.2.1 建堆发酵 将稻草、竹屑等干料先预湿,与其他材料分层堆砌,并均匀撒上石灰粉。建堆规格:宽1~2 m、高1~1.5 m、长度不限。每隔7~10 d翻堆1次,共翻堆3~4次,期间可用1%的石灰清液补水,使料含水量控制为65%左右。
1.2.2 铺料播种 畦宽60~70cm,过道宽30~40cm。将过道3~5cm表土扒到畦面,畦面上铺料厚度20~25 cm,畦面呈龟背形。选用菌丝长满袋后10 d内的菌种,铺料后按“品”字形均匀播种,播种量1 m 2 用菌种(碎成核桃大小)0.5~0.8 kg。播种后覆土厚3~5cm,并在畦面上盖一层3~5cm的干稻草。覆土宜选用草炭土或无污染旱田土,如取旱田土,宜选用6~30cm土层土,将土块打碎、晒干,用薄膜覆盖备用。
1.2.3 发菌期管理 整个发菌期保持土壤(栽培基质)湿润。保持土层温度30℃以下,温度过高时可在沟内灌流动水降温。
1.2.4 出菇期管理 出菇期要加强温湿调控。当菌丝露出土面后,可向表面稻草连续少量多次喷水促进出菇。
1.2.5 杂菌及虫害防治 宜选用新鲜、清洁、干燥的栽培料,长时间放置的有机材料易被微生物部分分解,易隐藏霉菌、跳虫、线虫等,对大球盖菇的品质和产量有不良影响。栽培前将栽培料在烈日下曝晒2~3 d除杂菌;在播种前7~10d,整田喷施辛硫磷1500倍液,以预防害虫;严格掌握培养料的含水量,以利于菌丝的健壮生长,防止霉变;若在菌床上发现鬼伞等杂菌子实体或蛞蝓等害虫,立即人工去除。
1.3 采收
大球盖菇以鲜售为主。大球盖菇七八分成熟、菌膜将破未破时采收。采收时将稻草掀开,捏住菇体下部轻轻扭转后向上拔起,可以保障菇体外观完整,减少对小菇的不良影响。采大留小,分级包装,采后及时鲜销或晒干。
1.4 采后管理
采后洞穴用土填满,停水养菌7~10d,待菌丝恢复后灌水或喷洒促进出菇,一般可出3~5潮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