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越夏地栽于11月下旬-翌年3月制袋,翌年5-10月出菇。
1. 场地选择。选择遮荫度好的林地、室外搭建菇棚,出菇场地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日照少、气温低、排灌方便、交通便利。地势较高的做低畦,地势低洼的做平畦或高畦。
2. 菌丝培养。香菇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2℃-25℃;菌丝长至料袋1/3时,逐渐加大通风量,每三天通风一次,每次1h。适宜温度下,50-60d发菌完成。
3. 建棚。用竹竿沿树行建宽2.5 m,长20 m的菇棚,用塑料布覆盖,棚上方覆盖遮阳网遮光、降温。每棚平整2个菇畦,畦宽0.8m,中间留60cm走道。
4. 转色脱袋覆土。菌丝满袋后,通风增光加快转色,30-40 d,2/3菌袋有瘤状物凸起、颜色变为红褐色时,在阴天或低温天气脱袋排场覆土。排袋前浇水一次,洒石灰粉、喷杀虫药消毒杀虫;边脱袋边排袋,菌袋间隔3cm,覆土厚度以盖住菌袋为宜。浇一次重水,弓起竹弓,盖上遮阳网或塑料薄膜。
5. 出菇管理。香菇越夏地栽管理的关键是降温、通风、喷水保湿。
(1)催菇。在畦面干裂处填充土壤,防止出现劣质菇或底部出菇破坏畦面。菌袋排袋后采用干湿交替和拉大温差的方法催蕾,或在菌筒面上浇水2-3次,产生大量的菇蕾,浇水后立即用土壤填实畦面上的缝隙。
(2)前期管理。第1潮菇一般在5-6月上旬,由于气温逐渐升高,应加强通风,把薄膜挂高,避免菌袋淋雨。香菇采收后,及时清除残留的菇柄、死菇、烂菇,用土填实畦面缝隙,停止浇水,降低菇床湿度,待采菇穴处的菌丝恢复浓白,拉大昼夜温差、加强浇水,刺激下一批子实体形成。
(3)中期管理。6月下旬-8月中旬,以降低菇床温度为主,促进子实体发生。一般加大水的使用量,增加通风量,防止高温烧菌。
(4)后期管理。8月下旬-10月底,重点防止烂筒、烂菇,发现残断的菇柄及死菇,及时挖净,以防引起霉菌污染。
6. 采收。气温高时,香菇子实体生长极快,要及时采收,避免开伞,影响商品价值。采收时,不要带起培养料,捏住菇柄轻轻扭转采下,将残留的菇柄清理干净。
7. 汛期管理。做好生产场所的排水工作,清理生产场所的排水沟,保证排水顺畅;做好菇棚及周围设施、电路的检修和加固工作,保证汛期生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