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栽培时间
大球盖菇子实体阶段最适环境温度为15~26℃,所以应将出菇期安排在环境温度在15~26℃的季节。一般情况下,大球盖菇从开始接种到采收结束大概需要3~4个月。可根据市场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播种,以达到最高经济价值。
2、栽培场所
大球盖菇抗力性强,在子实体生长阶段,半阴半阳最适合其生长,品质也最好。通常选取排水方便,水源近,避风、土质疏松、场地富含腐殖质的场所。林地也可进行栽培。选择好栽培场所后,为了防止在接种后发生大量的病虫害,应对栽培场所进行适当的消毒与杀菌。通常在播种前一周,喷洒稀释过的灭蚁灵、白蚁粉等杀虫剂,可有效防止虫害。
3、栽培原料
大球盖菇是一种降解木质素和纤维素能力较强的食用菌,农作物秸秆等各种农副产品的下脚料是其主要的栽培原料。依据栽培原料的不同,将大球盖菇的栽培模式分为熟料栽培与生料栽培。选择大球盖菇的栽培原料时应该就地取材,选择运输距离短、价格低廉的原料,在降低大球盖菇栽培成本的同时,还能提高投入产出比。适应的栽培原料应干足够干,避免隐藏大量的霉菌、跳虫、螨、线虫等。
4、栽培模式及方法
可使用小拱棚栽培大球盖菇。
4.1 划厢
根据地块大小进行开厢,一般约为厢80cm,沟60cm;可根据地块大小调整沟的宽度。
4.2 开厢
先在大棚内做好开厢标记,然后将土壤尽量移至沟处,初步形成厢面稍低于沟面,以方便后期将沟处的土覆盖到厢面上。
4.3 消毒
每亩约用100斤左右石灰消毒。
4.4 铺料与播种
①发酵后的原料约15cm
②播撒一层菌种
③铺5~6cm发酵后的原料
④铺5~6cm发酵后的原料
⑤再播撒一次菌种
⑥铺5~6cm发酵后的原料
播种时将菌种掰成4~5厘米见方的块状,每包菌种可掰成8~9块,按梅花形分布,每隔8厘米左右播一次。每亩地约需菌种600~800袋。
5、覆土
播种完后即可覆土,也可待菌丝布满培养料三分之二时覆土。覆土时,将沟处覆于厢面,覆盖的土既不能是大片的土块,也不必颗粒太细,以3厘米左右的粗土粒为宜,覆土厚度一般为4~6厘米。
6、盖草
覆土后在畦面铺一层2~3厘米厚的稻草,用于发菌阶段的保温保湿和出菇阶段幼蕾防晒。
要点:
① 水分足。发酵后的原料的水分一定要足,及时喷水。
② 透气好。大棚包裹的过于严实,让其可以充分透气。
③ 及时浇水。播种后发现原料稍干,及时喷水,使用喷壶等设备进行浇灌,不能直接用水管猛浇。同时若阴雨绵绵,地块不能长时间积水,如有积水,请尽快排干。
7、发菌管理
发菌阶段管理的重点是培养料温、湿度的控制。播种一周后,要抽样检查发菌情况及培养料的含水量情况。具体方法是在畦中有代表性的部位抽出少许稻草,左右手各持一端,向相反方向旋转拧紧。若无水珠出现,表示培养料偏干;若水珠成线滴下,表明偏湿;若稍有水珠滴下,表明干湿适宜。若培养料偏干。可向畦面淋水或往畦沟内灌跑马水,以增加培养料的含水量;若培养料偏湿,则应排干沟内积水,并搬开畦面保湿稻草,让培养料的水分尽快蒸发,需要时可在畦面打孔加大蒸发量。若太迟播种,发菌前期气温低于10℃以下,应考虑在畦面覆膜保温,以促进菌丝尽快生长。
8、出菇管理
较早播种,气温一般较高,播种后40~50天内菌丝即可走满培养料,并向覆土蔓延。当菌丝露出覆土,且气温适宜时,便可陆续出菇,这一阶段主要是湿度管理,遇干旱天气可往畦面淋水,淋水宜少量多次,保护畦面稻草湿润即可。若长期干旱,可往沟内灌水,提高场地空气相对湿度,但沟内水位不宜淹到培养料。若阴雨绵绵,则应定时清理水沟,保持排水通畅,避免场地积水。
9、采收
大球盖菇开伞后便失去商品价值,采菇应在菇体未开伞时进行。采收时只要用拇指、食指、中指捏住菇柄茎部轻轻旋转摘下即可。
第一茬大球盖菇收获后,应补足培养料水分,经过15天左右,即可出第二茬大球盖菇,一般可收获3~4茬,亩产约5000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