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林地选择和整理
① 选择:林地郁闭度为0.3-0.6之间,排灌便利,通风良好,近水源或可以打井,腐殖质丰厚;
② 整理:林地四周开排水沟,沟深10-15cm,沟宽20-40cm,便于排水;清理林地内枝条和腐殖质,露出地面;地面撒生石灰,每平方50-100g,用于消除病菌和虫害。
2. 原料处理
原料组成为玉米秸秆、生石灰,其中秸秆比例为99%,生石灰1%,加水至含水量60-70%;直接混合作为栽培料,不需要进行发酵处理,即实现生料栽培和秸秆资源化。
3. 做畦接种
常规畦床高20-30cm,宽0.8-1.3米,长度不限,畦床两边留排水沟,且与畦床垂直方向林地四周排水沟相通。为避免生料栽培过程出现烧苗现象,可采用矮畦床三层二菌的方式作畦接种,同时与北方林地气温相配套。播种的方式采用固体菌种层播,接种量为每平方500-1000克,覆土含水量50-60%,使畦床成龟背形,利于排水,最后覆盖稻草或松针,用于保湿。
4. 发菌管理
发菌管理注意温湿度控制。大球盖菇菌丝5-30℃均可生长,最适温度20-25℃。生料栽培过程中培养料发酵温度上升,当温度高于27℃时,在畦床上用直径2-5cm的木棒打孔,深度为穿透畦床高度,数量为每米1-3孔,排列方式为“S”形,数量依据温度而定。湿度控制一般采用喷灌方式,维持覆土湿度在50-60%之间,同时具有降温作用。
5. 出菇
播种40-50天后开始出菇,控制温度在10-25℃,秸秆覆盖物湿度在60-75%之间。为防止菇蕾被雨水打坏或者防止雨水过大造成培养料腐烂,应及时覆膜保护,雨水过后将薄膜去除。
6. 采收
以子实体尚未开伞时进行采收,采收时注意避免松动周围的菇蕾,采收后的洞口用土补平并去除残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