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栽培至今已有几十年,经过了起步、发展、跨越、腾飞等历程,已成为主栽品种。夏季香菇以优质、反季等优势,最近几年一直收益稳定,为产业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生产栽培技术不断提档升级的基础之上,香菇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与栽培设施更新换代息息相关。生产规模由之前的小作坊模式发展到如今的标准化园区模式生产,生产场区棚室结构由原来的“简陋低矮”的简约化逐渐走向标准化,让北方反季香菇更具有优势,三伏天能够正常出菇,并且有效延长出菇时间,每年的3月份-12月份在市场上更有优势。
夏季香菇种植规模庞大,但效益高低不一,高的袋均产出10-12元,但低的仅为3—4元,除管理技术因素外,良好的发菌及出菇棚室结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技术服务过程中的观察,对产量高、质量好、效益高生产户的发菌棚及出菇棚建设优点进行了总结归纳,分享如下。
一、发菌棚室
(一)发菌棚的基本要求
1. 满足保温、提温要求。因香菇菌棒发菌期正处在寒冷的冬季,发菌室需要满足保温和提温的条件,也就是发菌棚覆盖棉被或岩棉,岩棉为较好的防火材料,采用岩棉厚度不小于12cm,最好达到15cm。
2. 易降温。香菇菌棒发菌期有放热过程,稍不注意就会出现烧菌现象发生,故此“降温”是香菇菌棒发菌过程中的必要手段。降温措施以通风降温为主,包括安装通风口、天窗、通风带等。天窗安装位置在棚顶偏前2米安装,每5-8米安装一个,天窗直径1米为宜;腰风通风带在距地面1.5米位置,宽度50cm为宜,并设卷膜器进行开启关闭。当后期菌棒需要降温,将天窗和通风带同时打开,实现棚内冷热空气交换,从而达到降温目的;
3.易通风,通风是为了保障发菌棚内有充足的氧气,满足菌棒菌丝生长对氧气的需求;除了天窗和通风带能正常使用,吊扇的使用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够起到促进发菌棚内空气循环的目的。有的种植户还配备了轴流风机,效果也是不错的。
(二)发菌棚建设规格及菌棒摆放数量
发菌棚高度建议在4.5米,宽10米,宽度尽量不大于12米,发菌棚长度不超过60延长米。发菌菌棒的摆放密度每平方米70袋为宜,最多不要超过80袋。
二、出菇棚室
出菇棚的款式较多,目前使用较多的是双层棚,多数是单膜单网,要想达到提前出菇和延后出的目的,在内膜上加一层珍珠棉,珍珠棉上面再加一层膜,这样可在低温季节起到保温作用,而在高温季节又可起到降温的作用。珍珠棉的使用不但在早春和晚秋容易保温,而且在高温季节比不使用珍珠棉会低2℃左右。
关于出菇棚的通风问题,通风口的布局很重要,一般采用通腰风,通风带高度要高于出菇架高度30-50cm,尽量避免直流通风,因为不论是养菌还是出菇,都需要适当的空气湿度。特别注意,通风的目的是为棚内的氧气充足,而不是单纯的降温,也可以棚“山墙”部分安装通风口,在棚顶安装喷头、水带,效果都是不错的。
通过走访效益较好的园区,笔者发现层架距离高的,摆放菌棒数量稀疏(每1.5米放7个的);品质相对会好很多,因为通风效果好。
出菇棚建设规格建议:内棚高度4米,外棚高度5米,外棚宽度11米,内棚宽度10米,通道较宽,便于后期作业。
总之,好的设施条件是多出菇、出好菇的基础,如果能在原有设施基础上进行简单优化,会取得满意效果。当然,与日常技术总结、技术管理也非常重要,活学活用。(来源:平泉市希才应用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河北省食用菌新品种选育技术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