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集中制棒,分散出菇技术实现了统一的集约化制棒养菌。通过自动化制作和环境控制,确保菌棒在最佳的生长环境中得到培养,从而提升菌棒的生产质量。而在后期的出菇阶段,该技术则结合了各地的生态环境和设施设备条件,进行因地制宜的低成本分散出菇。
技术要点:
1. 接种时间。春栽香菇:11月中旬至次年3月中旬生产;秋栽香菇:8-9月生产。
2. 场地选择。出菇场地选择在背风向阳、光照充足、通风良好、地势平坦、环境卫生好、远离工厂、远离垃圾场、远离畜禽舍、近水源、易排水、进出料便利之地。出菇棚应坐北朝南,呈东西走向搭建,要具备抵御风吹雪压的能力,创造适宜香菇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3. 配料配方。木屑 79% 、麸皮 20% 、石膏 1% 、含水量 55%。木屑最好是阔叶硬杂木和各种果木为好,含有油质的木屑不能使用,直径约 6-10 毫米,不宜太细,太细透气性差;麸皮要求含有二层皮无霉变,如果是大片麦麸营养不足,造成二茬菇以后香菇个头小,最好加入玉米粉调节;石膏粉一般以纯白、细滑为好。
4. 灭菌。装袋结束后要马上装炉灭菌,以防培养料发酵酸败。简易码堆常压灭菌,堆底要用托盘支好,以利于通气,装袋时行与行之间要有空隙,让蒸汽能循环均匀,避免死角,常压灭菌98-100℃,40小时以上;高压层架式灭菌,灭菌结束后,要注意缓慢排气和减压,以避免因快速降压导致灭菌袋有严重胀袋现象,高压灭菌121-126℃ ,4小时以上。
5. 接种。
(1)接种环境要提前熏蒸消毒。
(2)半开放式接种场所用食用菌专用气雾消毒剂密闭熏蒸10小时左右。
(3)接种人员要戴手套、口罩,并每隔1小时用酒精擦拭双手。
6. 养菌管理。
(1)温度:培养室要求洁净、干燥,温度在20-25℃左右。
(2)氧气:料袋养菌前30-35天期间,要避光,阴雨天要紧闭门窗(但须短时通风降温),保持干燥低温环境。
(3)刺孔:菌袋长满一星期左右开始刺孔,可根据菌袋含水量多少来定,水份大的多刺孔,水份小的少刺孔,水份大的可刺60孔左右,水份小的刺50孔左右。
7. 采摘。
(1)采摘时,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菇柄的基部,左右捻动即可脱落。注意不能使菇柄残留在菇筒上,否则会发霉影响下一批菇蕾形成。
(2)采摘时,尽量不要弄伤菇盖及菌褶,尽可能不要碰到周围小菇蕾。采摘下的香菇轻轻放入小竹篓内,不可堆压过多,以免堆温上升,导致菇盖更易开伞。
注意事项:
1. 谨慎选择品种。根据不同种植时间和地点,选用适宜本地栽培的香菇品种。
2. 避免运输风险。该技术集中养菌结束需要运输分散到农户中出菇,如果运输时间、运输条件(如颠簸、碰撞等)和运输环境(如温度、湿度等)不合适,可能会导致菌棒受损,影响后续的出菇率和香菇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