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无病害栽培技术
发布时间:2018-12-24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本技术重点解决的是平菇生产中的杂菌、病害,解决菇农不会种、不敢种、种不好、病害严重、产量不高、效益低下等诸多问题。
所谓无病害栽培,系指在平菇生产中,基本不发生病害,并使产菇量保持在较理想的水平上,从根本上保证菇农的生产效益。
平菇是食用菌生产中比重最大、从业人员最多、总体产量最高、消费人群最广的主要品种,尤其北方各地的食用菌产业,起步品种、当家品种均是平菇,如河北、山东、河南诸省均是如此。但近年来生产中的杂菌、病害逐渐增多,菇农受损严重,据不完全调查,平菇栽培总体投料量因杂菌、病害损失约20?觸30%,仅以山东为例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据中菌协统计资料,2002年山东年产食用菌78.7万吨,其中平菇占约43%,按病害损失比例20%计,即损失近7万吨,按不变价格计算,年损失高达2.5亿元,如按同期国内平均价格计算,则可高达3.2亿元之多,可见病害损失之大。
平菇生产中的主要病害,系指发菌期间的杂菌污染和出菇阶段的子实体病害两大部分。研究发现,杂菌及病害的发生,均有其各自一定的自然规律,其中各品种又有其各自的发生特点;但同时也有一些共同点,主要表现在:基质配比不当,营养严重不足或失衡,使得菌丝不旺、不壮,抗逆性差,杂菌趁虚而入;这如同人体营养不良导致体质差、易患病的道理是相通的,此其一;其二,培养出菇时间过长,一般出菇期为3个月左右,部分栽培长达半年之久,出菇后期,菌丝进入衰退期,活力急速下降,加之原来营养基础不好,各种病害趁火打劫;最后,生产环境的人为破坏导致逐渐恶化,而菇农的防范意识及管理技术没有相应提高,使得杂菌病害肆虐。在找出上述规律的基础上,从根本上入手,即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平菇无病害栽培技术″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并推出的,技术程序及重点如下:
1、选用脱毒菌种,这是保证技术实施成功的基础条件。脱毒菌种的四大优势,即;脱掉病毒病菌、恢复菌株性状、抗性增强、产量提高,这在生产中已经得到公认。
2、在“木桶理论”原则下,注重基料配比,使营养全面、均衡,让菌丝生长旺盛、健壮,增强其自身抗逆性和抗杂性。根据不同栽培方式,本技术首先强调基料的营养配比问题,主要措施为:(1)生料栽培时,每250千克棉籽壳原料中加入一袋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拌料型),基本配方:棉籽壳250千克,石膏粉2.5千克,过磷酸钙5千克,尿素0.75千克,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一袋。(2)发酵料栽培时,除三维营养精素外,余料加水拌匀,完成发酵后、装袋播种前,将料摊开,三维营养精素水溶后均匀喷洒料面,边喷边拌,充分拌匀即可。
3、在“以防为主,防治并重”原则下,注重对病害杂菌的预防。其中包括:(1) 清理环境卫生,并喷洒500倍多菌灵进行杀菌;(2)菇棚内使用20倍蘑菇祛病王进行地毯式喷洒,隔日再喷一次,密闭2天后即可启用。(3)发菌期间,5-7天喷洒一次药物,可使用80-100倍蘑菇祛病王和10倍强优戊二醛,二者交替使用,有条件时可间隔使用200-300倍金星消毒液。注意喷洒重点是墙体、地面、作业道、进出口及通风口,空间可少量喷洒,一般不必直接喷菌袋。(4)出菇阶段,可使用上述药物喷洒墙体、作业道、进出口及通风口,5-7天一次。注意用药时一定不能使药物沾附到子实体上。
4、经约15-20天发菌期、15天左右的出菇期,一旦采收,即可宣告该批栽培结束,即予清棚处理(菌糠废料的再利用,另文讨论),棚内清理卫生后,喷洒10倍蘑菇祛病王溶液后,即可进入下一批栽培发菌,重复上述循环即可。
只要上述技术环节正确实施,一般条件下,生物学效率可达100%以上,高者可超过150%甚至更高,并因生长周期短、生产周转快而提高(年)生产效益6倍以上。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