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农户种植平菇已经几十年了,一直为平菇如何达到高产而困惑,为什么呢?究其原因,平菇属于微生物的范畴,我们应该严格按着菌类的规律去生产和管理,多学习新的种植技术,严格控制平菇的病害和污染,从而提高产量。
那么,如何才能让平菇种植达到高产呢?
一、无法高产的原因分析
平菇种植过程中,产量无法提高,主要是病害及污染所致:
1、子实体正常需要的环境条件得不到满足,需加强通风、光照温度、湿度等的管理来避免。比如:
①菜花状菇:由菇蕾密集画成,菌柄不分化,菌盖长不成覆瓦状子实体而呈菜花状。发生原因:生长环境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光线不足。
②珊瑚状菇:菌柄并成菌盖,类似珊瑚状。发生原因:光线暗、开袋晚。
③大脚菇或大柄菇:菌柄下粗上细,菌盖难以正常分化。发生原因:由温度偏低,光线偏暗,通风不良,二氧化碳浓度过高综合影响而成。
2、平菇杂菌污染:一是菌种本身带有杂菌。在生产中的主要表现为:接种后菌种块上或其周围发现有污染杂菌。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制作菌种时,灭菌不彻底,操作不慎造成杂菌污染。所以在制作菌种时,灭菌要彻底,菌种培养期要经常检查,随时淘汰污染菌种。购买菌种时,要购买有质量保证的菌种。二是培养料灭菌不彻底。生产中具体表现为:瓶壁或袋壁上出现不规则的杂菌群落。平菇原种的制作大都使用麦籽、栽培种使用花籽皮,栽培料使用玉米芯。原种和栽培种多数都是通过热力蒸汽进行灭菌,灭菌时要求达到一定的温度和压力,并且要保持一定的时间。栽培料灭菌大都是采用高温发酵灭菌。三是环境空间中杂菌通过空气传播侵染培养基造成污染。环境空间中杂菌的侵染主要发生在接种环节、养菌初期。
研究发现,杂菌及病害的发生均有其各自一定的自然规律,其中各品种又有其各自的发生特点,但也有一些共同点。其一,基质配比不当,营养严重失衡,使得菌丝不旺、不壮,抗逆性差,杂菌乘虚而入。其二,培养出菇时间过长,一般出菇期为3个月左右,部分栽培长达半年之久,出菇后期,菌丝进入衰退期,活力极速下降,加上原来营养基础不好,各种病害乘虚而入。
二、达到高产的解决办法
提高平菇种植产量达到高产需要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
1. 选用脱毒菌种:这是保证实施成功的基础条件。脱毒菌种的4大优势是:脱掉病毒病菌、恢复菌株活性、抗逆性增强、产量提高。
2. 注重基料配比,使营养全面、均衡,让菌丝生长旺盛、健壮,增强其自身抗逆性。根据不同栽培方式,基料的营养配比为:
①生料栽培时,每250公斤棉籽壳原料中加入一袋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
②发酵料栽培时,除三维精素外,余料加水拌匀,完成发酵后、装袋播种前,将料摊开,三维精素水溶后均匀喷洒料面,边喷边拌,充分拌匀后即可。
3. 在“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下,注重对病害杂菌的预防。其中包括:
①清理卫生环境,并喷洒500倍多菌灵进行杀菌。菇棚内使用药物进行地毯式喷洒,隔天再喷一次,密闭两天后即可起用。
②发菌期间,5--7天喷洒一次药物,可使用80--100倍蘑菇祛病王和10倍强优戊二醛,二者交替使用,有条件时可间隔使用200--300倍金星消毒液。喷洒重点是墙体、地面、作业道、进出口及通风口,一般不直接用于菌袋。
③出菇阶段可使用上述喷洒如上区域,5--7天一次。注意用药时一定不能使用药物黏附到子实体上。
4. 经过约15--20天发菌期,15天左右出菇期,一旦采收,即可宣告该批栽培结束,随即清棚处理。棚内经过打扫清理,喷洒10倍蘑菇祛病王溶液后,即可进入下一批栽培发菌,重复进行上述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