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金针菇的栽培大都是利用大棚在秋冬季进行季节性栽培,而春夏季因高温无法生产而断档。因此,5-9月利用冷库栽培白色金针菇,既可满足国内外市场需要,又可充分利用食用菌冷库增加收益。
纯白金针菇在温湿度、需氧量、耐光性、发菌、出菇等到方面与黄色金针菇不同,有些菇农尚未真正掌握,故致产量低,质量差。笔者根据实践和研究,就纯白金针菇的栽培技术谈几点经验和体会供参考。
冷库的改造与利用
冷库按温度划分可分为高温库(水果冷库)和低温库(肉食、水产品库);按建造又可分为地上库、地下库和山洞库。这些冷库原为贮存果菜而设计建造,其性能不太适宜白色金针菇的栽培,故而要进行适当的改造,以满足白色金针菇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冷库的情况不同,其改造方法也不同。从河北用冷库栽培白色金针菇的情况看,高温库比低温库好利用;中小库比大库好利用;地上库比地下库好利用;地面库比山洞库好利用。如果从周年工厂化栽培来看,食用菌冷库群比单库好利用。
冷库栽培的经济效益
从实践经验来看,白色金针菇的栽培效益大体是投资成本(不含固定资产)的1-2倍,即投资100元,盈利100-200元。效益的大小,不是单一因素决定的,而是由诸多因素(如管理水平、栽培技术、栽培规模、销售价格、设施配套、职工素质、运行机制等)的综合结果。冷库栽培金针菇,根据床架设置的不同情况和冷库高度,每平方米可投料100-150斤,每袋每日的耗电费约为1分钱,生物转化率50—100%。如果有四个150平方米的冷库,按每平方米投料100斤、一年栽培四批、转化率80%和每吨成品菇10000元计算,每年毛收入约96万元,扣除36万元的成本(固定资产除外的原料费、工资、塑料袋、水、煤电、交通、办公费、药品费),每年纯收可达60万元。而且36万元的成本不是一次投入,而是分4次投入,每次仅9万元。一旦交货,还可及时回收资金。所以有9万元左右的资金即可全年运转起来。另外一些残次菇还可加工成盐渍菇,也有一定收益。
冷库栽培的常见问题
协调好温、湿、气、光之间的矛盾,满足白色金针菇生长发育的需要。否则鲜菇质量达不到商品要求或严重减产,以致失收。广西柳州市某冷库,1995年7月利用其中4间库房,栽培白金针菇,投料40吨,前期菌丝生长较好,后期出菇失败,造成10万元的损失。总结教训,冷库栽培白色金针菇,须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发菌期温度偏高,菌丝迅速老化、衰退,而霉菌则乘虚而入,滋生泛滥。
2.菌丝发好后,温度有所降低,但对子实体发育来说温度仍然偏高(10℃以上),促使菇体徒长,组织疏松,迅速老化、倒伏。菇脚长出很多绒毛,粘连成一体。菇体上部感染霉菌、或生出第二潮小菇,产品失去了商品价值。
3.金针菇生长高矮不齐,粗细不勺,菇体失去弹性而不脆嫩,成为劣质产品。这说明金针菇在幼菇阶段没有进行抑制处理。金针菇的幼菇期,必须把温度降至4-6℃,维持4-8天,这是实现金针菇优质的必需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