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菌种在培养过程中均会不同程度的发生诸如绿霉、青霉、曲霉、根霉、毛霉以及细菌等杂菌污染,高温季节尤为严重。生产过程中由于杂菌的侵害,往往会引起减产甚至绝收。因此,寻找杂菌污染的因,对于提高栽培的成功率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常情况下,二级菌种和三级菌种的污染率在5%以下,如果超出了这一范围,就需要我们查找原因了。
造成菌种污染的原因如下。
(1)灭菌不彻底
培养料灭菌不彻底会造成杂菌污染,一般3-5天即可出现污染现象。而灭菌不彻底也是由于下列几个原因引起的:
① 灭菌操作不当
一般杂菌的菌丝体与孢子经过常压100℃、6-8小时或121℃、0.5-2小时均能杀死。目前食用菌培养料往往采用常压灭菌法或高压灭菌法。常压灭菌对谷粒、粪草等材料的灭菌难度较大,不容易完全达到灭菌的效果;而高压灭菌法效果则要好得多。采用高压灭菌时,关键是把锅内冷空气排尽,否则,锅内不能达到饱和的蒸汽压,灭菌的温度也达不到要求。采用常压灭菌时,灭菌仓的周围最好砌成圆形,以便灶内升温均匀,灶顶砌成圆拱形,这样冷凝水沿四壁下流而不会打湿菌种瓶(袋)。另外蒸汽不足、温度不高等也是常压灭菌不彻底的因素。
② 培养料性质的影响
制种所需材料的种类、培养料中的含菌量、含水量以及酸碱度等都能影响灭菌效果。灭菌时,要根据培养料配方的不同,选择相应的灭菌时间。选用的培养料一定要新鲜无霉变。从培养料灭菌前微生物含量来看,微生物数量越高则灭菌时间越长,反之则短。所以培养料配制完毕后必须及时装袋灭菌,装袋后的菌种千万不要过夜后再上锅灭菌,以免微生物大量繁殖,导致料内的含菌量升高,并且会造成料中营养损失。水的热传导性能比木屑、粪草等固体要强,如果培养料内水分均匀适宜,则灭菌效果好。培养料中应避免出现“夹心料”(即培养料中含有未吸水的干料)。灭菌锅内的蒸汽对夹心料的穿透能力较弱,容易出现灭菌死角,达不到灭菌的目的。另外,培养料的酸碱度也影响灭菌的效果,偏酸的培养料比中性和偏碱性的灭菌时间要短。
同时,在拌料的时候,可以在培养料中添加“40%二氯异氰尿酸钠”(农药级别的克霉灵)拌料,可以有效预防感染的发生。
③ 菌种瓶(袋)堆放不当
菌种瓶(袋)在灭菌锅内的堆放形式可影响灭菌的效果。在排放时要留有一定的空隙,以便蒸汽的流通和升温。对菌种袋装的培养料灭菌时,由于塑料袋受热后容易变形变软,如装料不紧,叠压堆放时菌袋之间的空隙会减少,影响灭菌的效果。
④ 菌种瓶或菌种袋的影响
制种时一般选择菌种瓶或菌种袋。塑料袋传热速度快,而玻璃瓶则传热速度慢,在相同培养料,使用相同的灭菌方法时,瓶装料要比袋装料灭菌时间稍长一些。另外,个别容器密封不严或细小破损,也会导致杂菌的污染。
(2)接种操作不规范
食用菌接种过程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如操作不规范则极易造成培养料的杂菌污染。污染的杂菌一般是接种室空气中杂菌、菌袋表面的杂菌以及接种人员的体表杂菌等。操作不规范引起培养料污染的特点,是杂菌在培养料表面生长,一般发生在菌袋开口处以及接种处。因此必须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为了真正做到杀菌更彻底,建议先用“索霉特”药液全方位喷洒菇房,然后立即关闭接种室门窗,随即用20%百菌清烟雾弹熏蒸,采用这样一喷一熏相结合的灭菌方法比常规的二氯消毒粉杀菌效果更好,而且这种方法不腐蚀接种室内的任何钢铁结构,对接种室内各个角落残存的链孢霉和绿霉以及其它杂菌孢子都能很好的杀灭。
(3)菌种带杂菌
用于扩大培养的原种本身必须是纯菌,这样才能保证菌种的单一性。如果菌种本身不纯,可造成批量污染,生产的一批菌种中,集中在一起的菌种都出现污染,而且污染的部位在菌种块处,污染出现较早,接种3-5天即可出现。因此我们在制种时应尽量采用生活力强、菌龄适宜、抗逆性强的优良菌种原种。
(4)培养室不洁净
培养料不洁净、空气不流通、室内潮湿,也可感染杂菌。这种情况下污染率相对较低,但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污染率会逐渐增加。大量污染出现比较晚,一般在接种10天后出现。
为了预防杂菌的发生,可在养菌期间,间隔4-5天用“20%百菌清烟雾弹”熏蒸一次养菌室。连续熏蒸1-2次。
不定期的检查发菌中的菌包,发现有感染的菌包,及时挑出拿走,如果发现有链孢霉感染,及时喷洒“索霉特”药液,控制霉菌蔓延。(作者:湖北随缘食用菌消毒剂有限公司总经理袁世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