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合理调控基质含水量
食用菌基质的水分主要用以供应菌物的营养生长和初期的生殖生长,对基质的生理活性调控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含水量过低不仅会影响灭菌效果,而且会对菌种接入后的萌动和生长不利,菌丝生长势弱,原料分解难,生长速度慢,蘑菇菌的活性也低。含水量过高,一是造成原料基质内氧气含量不足,影响菌丝生长进度;二是因为基质高的含水量,在蒸煮和搬运过程中容易造成富含营养的基质溶液溢出封口,引发链孢霉大发生,同时也为一些虫害的发生提供了营养基础;三是在蘑菇菌丝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随着生长进程的进行,会产生很多分解水,这也是蘑菇菌种随着存贮期的延长而日见稀烂不能长期保存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配制蘑菇原料时则应该严格控制水分含量。基质水分控制以菌糠相对含水量的46%~52%为宜。
2. 灭菌温度和时间控制
熟料生产基质的标志性步骤是基质原料在完成营养配比后装入容器进入灭菌器具内,通过蒸汽加热的方式快速提升温度,到达一定的指标后连续保持若干时间,从而达到有效杀灭基质料内存在的杂菌和害虫。工厂化生产的木腐菌菌糠虽然原料已经熟化,但是经过了木腐菌的生长发育,如果不重新熟化,双孢蘑菇菌仍然是不能利用的。根据菌物间的种性拮抗作用原理,在双孢蘑菇菌利用这种基质原料之前,必须要打破或者消除这种拮抗。灭菌的作用除了杀灭基质中的残留活性菌群以外,还有消除拮抗的功能。根据多年的研究实践,采用常压灭菌是处理菌糠基质的最好方法,圆汽后100℃保持6h即可。过分延长时间会造成营养液外泄,增加杂菌污染的几率。
3. 接种及培菌环境控制
在食用菌的菌种生产过程中,几乎所有的从业者都知道并且强调无菌接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对接种环境和工具的消毒灭菌也是非常重视。无菌接种的最根本要义即是无菌操作。无菌操作的设备条件虽然重要,但也仅是一种设施上的补充,合格的操作才是根本。一个有着熟练操作经验的食用菌工作者可以在无菌条件下实现无菌操作,也可以在没有任何设施的条件下(例如野外)通过无菌操作实现完美的无菌接种。因此,对于无菌接种来说,操作的熟练和规范是实现无菌接种的关键。
首先,要对种源进行严格检查,种源菌中一点微小的杂菌源都可能带来受种源的大量污染。其次,对接种工具要做到认真细致的灭菌处理,接种操作前对接种用的铲、镊等工具一定要严格灭菌,酒精灯火焰灼烧是最简单有效的处理办法。最后,在接种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口到口的唯一途径,接种过程中种子的运输严禁接触到供体菌包和受体菌包外的任何点。
4. 必要的药剂控制
药剂控制是减少后期污染的有效措施。食用菌菌包在生长过程中会有诸多因子会影响到产品的品质和质量,而最大的因素则是成品率。在影响成品率的主要因子中,杂菌和虫害是最为活跃的2个因素。通过灭菌过程,菌包中的虫源可以完全杀灭,而培菌过程中的虫害危害主要是外源性的。因此,对环境条件的杀虫控制尤其重要。
虽然现在有很多新品种的菌用钉虫剂可供选择,但是在对环境条件的控制上最有效的药物仍然是敌敌畏,完美的触杀、胃毒、薰杀、驱避功能决定了这是一种首选药剂。
分析食用菌基质生产过程中的杂菌发生情况发现,基质生产期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绿霉和链孢霉,对杂菌的控制较虫害的控制难度要大,很难杀灭休眠状态的孢子。因此,用于生产基质的菌糠应尽量不选用存放过久的材料,以减少杂菌孢子形成的几率。对于后期可能形成的侵染危害,采用多菌灵类药物可达到控制的目的。
研究发现,添加原料干重0.2%的25%多菌灵可有效减少杂菌污染的几率,不添加多菌灵的瓶装基质在高压灭菌后感染链孢霉的概率要高62%,多菌灵对绿色木霉的控制效果也好,但对青霉的控制效果稍差。
总之,在双孢菇基质的熟料生产过程中,严格掌握生产中各个环节的操作要点,合理使用相应的防治药剂,是确保生产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