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梅雨季节食用菌生产管理指南

    梅雨季节食用菌生产管理指南

    蘑力绽放 食用菌科技小院点燃产业振兴新引擎

    蘑力绽放 食用菌科技小院点燃产业振兴新...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用菌行业领军型人才,助力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5月8日-10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第一期乡村菌业专家高级研修班在京举办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办的“数字乡村建设领军人才高级研修班”在北京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开班。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

    接种后如何管理才能早出菇?

    发布时间:2018-06-26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接种后如何管理才能早出菇?
    菇木接种后在技术上采取堆积发菌、覆盖发菌、检查补菌、翻堆养菌、调水促蕾、出菇管理等措施促早出菇。
    一、堆积发菌:接种后的菇木要尽快在已整理好的场地,按树种、大小把菇木用不同方法堆积。“井”字形堆积法:在堆积的地方四角垫上石头,离地约20—30厘米,然后在石头上放二条横木,再在横木上以每10厘米间距将菇木整齐排列,纵横交错重叠,至堆高1—1.2米为宜。覆瓦式堆积法:在堆积地方,先打两根木叉,高约30—40厘米。在两木叉上架一横木,然后按每10厘米间距把菇木头朝下,尾朝上,斜靠在横木上。再放一横木在离排头30厘米处,斜靠第二排,如此重复排下去。堆积方法还有蜈蚣式、“人”字式等。
    二、覆盖发菌:菇木堆积后即用树枝叶、山茅草、塑料膜等覆盖,使菇木保温保湿,防日晒雨淋,保证菌丝顺利发生。用前两物覆盖的,雨天要加盖塑料膜防雨,雨后掀起透气。用塑料膜覆盖的要3—5天掀膜一次通风透气。
    三、检查补菌:一般接种上堆1—2周后,菇木菌丝萌发。因此,要每隔10天检查一次,观察菌丝发生情况。菌种死亡的要及时补种,杂菌感染或树皮脱落的要及时处理。
    四、翻堆养菌:菇木堆积所处的位置不同,温度、湿度、通气的情况也不同。因此,发菌是有差别的,为了发菌均匀,每20—30天翻堆一次。并结合查菌补菌进行。把菇木上下左右位置相互调换。
    五、调水促蕾:经过几个月翻堆养菌,菇木水分已大量消耗,入秋后菌丝生长对水分的要求日渐增大,当气温降低、雨量少、空气相对湿度低,这时要把“井”字形堆木改为覆瓦式堆木,使菇木靠近地面,并增加覆盖物,减少水分蒸发。晴天,每天在覆盖物上洒水,保持湿度促菇蕾发生。
    六、出菇管理:菇木从接种开始,经过8—9个月,菌丝达到生理成熟,开始形成子实体原基,并逐渐发育为菇蕾。这时候要对菇木进行鉴选:用手指按树皮,若有柔软弹性感觉,用手指或刀背敲菇木有浊音,说明菇木内菌丝生长良好并已基本成熟。树皮颜色新鲜、坚硬、与木质紧贴、接种穴周围香菇菌丝蔓延、敲击声音清脆,说明菌丝尚未成熟。用手抚摸菇木表面有粗糙不平感觉、或看到小瘤突,瘤突的树皮裂开看到白色菌丝,说明菌丝已成熟,即将出菇。成熟的菇木要浸水12—16小时或淋水,力求一次性补足水分,使出菇齐整。然后用覆瓦式架木出菇。未成熟菇木仍用“井”字式堆菌至菌丝成熟。发现杂菌的菇木要挑出来远离菇场,防止扩大污染。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提高香菇接种成活率的五大注意事项

    种植香菇,一般是用菌棒接种完成,接种时应注意以下几个...

    2025-07-09 14:28:55

    接种后黑木耳段木的管理要点

    在段木黑木耳菌丝的发菌期,把握好空气相对湿度、温度和...

    2025-04-25 13:45:20

    食用菌液体菌种接种方法

    1. 料表面接种法这是目前采用较普遍的方法,接种时多为瓶...

    2025-03-14 14:56:59

    香菇接种技术

    1. 密接种。增加椴木的发菌点,发菌点多发菌面积就大,可...

    2024-08-19 15:03:19

    香菇接种技术

    一、密接种增加椴木的发菌点,发菌点多,发菌面积就大,...

    2024-03-09 10:06:38

    双孢菇接种、覆土及出菇管理技术

    1、栽培料接种培养料发酵完成后,即可进行铺料,厚度一般...

    2024-01-20 11:13:53

    黑木耳段木栽培的接种关键技术

    1 菌种的选择黑木耳段木栽培的关键环节之一是接种。选择...

    2022-06-07 17:28:11

    香菇接种技术

    密接种。增加椴木的发菌点,发菌点多发菌面积就大,可在...

    2022-03-15 16:49:41

    什么样的平菇类型适合秋冬季节接种?选对了才更有利于生产

    平菇是我们生活当中最常见的一种食用真菌,又有黑牡丹菇...

    2022-01-21 11:19:56

    细胞摇瓶培养灵芝对氧气和接种量的要求

    细胞摇瓶是一种经济实惠的细胞培养工具,主要用于对氧气...

    2022-01-20 13:07:03

    夏季平菇栽培、出菇管理及打孔通气增氧要点

    通常用堆码立墙栽培。出菇时,挽起两端菌袋,晚间定期通...

    2025-08-06 17:02:44

    雷电天气灵芝生产防范措施

    1. 雷电对灵芝的危害雷电可能击中大棚或种植设备,造成设...

    2025-08-06 16:37:51

    竹荪仿野生栽培——采收与加工

    1. 采收一般从播种至采收需75d~90d;整个采收周期为80d...

    2025-08-05 14:20:32

    夏季菌棒安全越夏六大建议

    一、科学制棒提倡用冷水拌料,基料含水量适中,菌袋规格1...

    2025-08-05 14:08:10

    平菇高温热害预防措施

    1. 选择合适的栽培时间平菇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而温...

    2025-08-04 15:01:35

    强降雨天气,食用菌抗灾保产有妙招

    近日,陕西北部、山西北部、河北北部及北京北部等食用菌...

    2025-07-29 15:24:31

    黑皮鸡枞菌发菌培养技术

    1. 培养室消毒。培养场所使用前3天应进行空间消毒,彻底...

    2025-07-29 15:16:15

    双孢蘑菇新品种“福蘑65”

    双孢蘑菇新品种“福蘑65”

    福蘑65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杂交选育的福建省...

    2025-07-26 14:01:57

    双孢蘑菇新品种“福蘑78”

    双孢蘑菇新品种“福蘑78”

    福蘑78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杂交选育的福建省...

    2025-07-25 09:14:32

    暴雨天气灵芝生产防范措施

    一、暴雨对灵芝的危害暴雨可能导致种植区域积水,淹没灵...

    2025-07-24 17:12:39

    夏季平菇栽培、出菇管理及打孔通气增氧要点

    通常用堆码立墙栽培。出菇时,挽起两端菌袋,晚间定期通...

    2025-08-06 17:02:44

    香菇上架出菇阶段的管理要点

    香菇种植过程中,上架出菇是一个关键阶段,需要特别注意...

    2025-07-21 15:31:07

    果蔬间套种平菇的出菇管理要点

    一、菌棒就地排放出菇1. 整理床面和排菌棒首先,栽培床面...

    2025-07-17 14:13:50

    高海拔地区夏季出菇菌棒管理

    1. 促进降温增加菇棚遮阴设施,有降温设施的菇棚高温时段...

    2025-07-16 16:37:07

    大球盖菇栽培——发菌及出菇管理要点

    1. 发菌管理发菌阶段管理的重点是培养料温、湿度的控制。...

    2025-05-30 15:23:48

    食用菌出菇营养液添加方法

    喷施营养液的时间以子实体大量出现时为宜。喷施时应注意...

    2025-05-28 15:01:50

    夏季平菇出菇管理要点

    1. 出菇棚消毒出菇大棚通风晾晒一周后再进行灭菌、杀虫处...

    2025-05-27 14:18:22

    鸡腿菇的出菇管理方法

    覆土层上出现大量鸡腿菇菌丝后,从掀去塑膜、报纸开始,...

    2025-05-26 14:58:04

    大球盖菇播后及出菇管理要点

    1. 播后管理温度控制在22℃-28℃之间。播种后20 d内培养...

    2025-05-21 15:17:47

    夏季袋料栽培香菇的出菇管理措施——脱袋期及出菇期

    一、脱袋期菌丝满袋刺孔后菌棒表面逐渐由白色转变为褐色...

    2025-05-20 15:02:09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