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用菌生产中,由于环境改变、转管次数过多、菌种使用时间过长等因素,常常会出现菌种优良性状减退、产量降低、质量变差的现象,这就是菌种退化。
(一)菌种退化的实质
退化的实质是遗传物质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异。菌种退化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渐变过程。对于群体来说,个别细胞的退化性变异,会随着细胞的分裂而菌种退化现象普遍存在,但我们可以采取相应措施延缓其退化进程,将群体的退化变逐步增加,使衰退的个体逐渐增多,最后使整个群体发生严重的衰退。虽然菌种控制在最低程度。在退化的菌种中,经常有少数尚未退化的个体,这是对菌种进行复壮的基础。
(二)菌种退化的原因及特征
菌种的退化与其自身的遗传特性和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同时受转管次数过多、机械创伤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菌种退化的主要原因是菌种不纯、自体杂交和基因突变。另外,菌种退化也与杂菌污染、培养条件等因素有关。
菌种退化的主要特征是菌丝生长势弱,生活力变弱,优良性状丧失,代谢能力降低,易受病虫害感染等。
(三)延缓菌种退化的措施
1.控制母种转管次数:虽然从理论上讲,菌种可以进行多次转扩,但由于在操作中受机械创伤等原因,会使菌种产生突变,而多数突变对菌种是不利的。因此,在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母种转管次数,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减少转管次数。实践证明,生产上应用的菌种应该控制在转接5代范围内。
2.经常改变培养基配方:在菌种转接保藏时,经常改变一下培养基配方,也可以防止菌种退化。
3.采取适宜的方法保藏菌种:保藏菌种的方法较多,应该结合实际,采用适宜的方法保藏菌种,尽量减少菌种保藏期间的衰退。
4.创造菌种生产的良好条件:菌种生产条件包括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等。营养条件包括营养物质的种类、含量和比例;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空气、光线、酸碱度等;其他还有病虫害防治等。创造适宜的营养和环境条件,可以促使菌种健壮生长,减缓菌种衰退速度。(来源:苦口蕾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