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菌种和季节的不适应性。如果在冬季栽培了高温型品种的平菇,会引起平菇的“不适症”,主要表现为发菌缓慢,出菇迟,甚至不发菌不出菇。因此冬季栽培平菇要选择低温型的品种。同理,在春、秋平菇的生长旺季,就要选择高温型的品种。
2.菇场环境不适致“中毒”。如选择在阴暗、通风不畅的房间,或选在不卫生的场所种菇,这些都是引起杂菌污染的原因。杂菌分泌的毒素抑制了食用菌的生长,出现了“中毒症状”,表现为平菇不能正常生长,甚至完全报废;有的虽勉强发菌,却又因出菇期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而受害,致使不能出菇或形成畸形菇。因此在选择种菇场所时,应选择通风条件好,并有散射光的干净卫生场所。
3.培养料污染。如果选用了已被污染、结块的原料栽培平菇,或调配营养料时为补充氮源而向料内加入过量的尿素或其它的化肥,会造成大面积污染,导致不发菇或发菇缓慢。所以首先要选择清洁、未结块的培养料;其次要注意,只有在堆料发酵种菇时才加一定量的尿素,而生料栽培不随意添加尿素或其它氮肥。(来源: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