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汛前
1. 检查设施,加固大棚
汛前进行全方面设施检查,做好电线等用电设施的检查及精密仪器防护,保证汛期用电安全。及时检修温室大棚棚膜、骨架、墙体等关键部位,修复或更换破损棚膜,紧固压膜线,加固棚体,提升食用菌大棚抗风雨能力。
2. 清理排水沟,保持排水顺畅
清理好大棚周边的所有排水沟,加深引流沟,以保持排水顺畅。周边沟渠比棚内沟渠至少深15cm以上,否则极易发生内涝。有条件的可以用混凝土填充在大棚的前面,以避免这个位置的土壤因雨水冲刷而坍塌或冲走。
3. 备足防汛物资,未雨绸缪
备足防汛物资,如,铁锨、雨衣、雨鞋、应急泵等,确保出现险情能够及时深入大棚进行抢救、有备无患。
4. 及时做好产品采摘和加工
夏季气温较高,在暴雨到来前,已出菇的菌棒要及时采摘,鲜菇及时销售;需要加工干品的应利用晴好天气,及时将产品进行晒干处理,保证产品质量。
二、汛时
1. 加大巡查力度
巡查食用菌生产棚室是否存在倾斜、倒塌的风险,生产棚室周边是否排水通畅;进入食用菌生产棚室前要观察电线是否正常,避免触电;检查周边环境是否存在滑坡等险情,若发现险情及时上报政府,人员不要进入菇房内;对因灾损坏倒塌的菇棚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尽快修补或重新搭建。排水沟做到及时清理通畅。
2. 加强病虫害防治
菇场设施的门窗要安装防虫网、纱窗等。出入菇房随手关门,防止蝇、蚊成虫飞入产卵。加强场地通风,防止高温高湿,有利于减少病害发生。对已发生污染的菌包应及时清理,烧毁或深埋。对已发生污染的菌床及时用生石灰覆盖,达到拟制霉菌繁殖,杀菌消毒作用。使用化学农药应遵循最低限度原则。
三、汛后
1. 菇棚的加固、修复和消毒
对因水灾损坏倒塌的菇棚,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尽快修补或重新搭建,避免灾后夏天高温对食用菌生产造成二次危害。
要及时对生产场所进行消毒处理,待天气转晴后用专业消毒剂喷撒一遍,预防病虫害发生,并特别注意防治螨虫类。
2. 及时排水或转移菌棒
雨后及时清除菇棚内积水,防止洪水浸泡菇床或菌棒(包)。菇棚已垮塌的,要及时转移菌棒(包),有条件的,尽可能转移到高处。
3. 合理处理受淹原材料和菌包
受淹原材料于天气晴朗后,及时进行摊晾、暴晒或加入3%~5%的生石灰进行堆置发酵,发酵结束后再晒干备用。
受淹菌包要及时进行处理,出菇期的菌棒将积水倒净,散堆并加强通风,用1-2%的石灰水清液进行表面消毒后,待菌丝恢复后重新上架进行出菇管理;正在发菌期的菌包,因受淹而污染杂菌的菌包及时清理掉,菌丝良好的菌包重新放回菇架上培养。
对于菌丝已死亡的田块可抢时改种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
4. 做好灾后病虫害安全综合防控工作
灾后要及时对大棚进行消毒处理,保持发菌及出菇场地清洁卫生,预防病虫害发生。将杂菌感染严重的菌棒、烂棒及时清理掉,移至离栽培场地较远的地方集中堆闷发酵处理,禁止随意丢弃或乱堆乱放,防止菌棒污染环境而导致大面积杂菌感染。灾后遇高温天气,要密切注意棚内气温,利用早晚加强通风,避免高温高湿造成菌棒污染。晴天后用1-2%石灰水清液、800~1000倍液的高效绿霉净(或克霉灵)或农用链霉素30ppm杀菌剂对发菌及出菇场地进行消毒,隔天重复喷洒,防止病害大面积发生。
5. 注意菇棚通风降温
灾后遇到高温天气,要密切注意棚内空气状况,利用早晚时间掀棚进行强制性通风换气,降低棚内湿度。棚内空气要保持新鲜,保证无霉气,保证菇棚温度不能过高,人感觉不闷即可,避免温度过快上升导致死菇。
6. 床栽品种松料补土
床栽品种要及时松料和补充覆土,以利于排除培养料中的废气,使老菌丝断裂,促进新菌丝长出,形成菌丝强势,为下一潮出菇打好基础。松料分大松、中松和小松三种,应根据菌床培养料的实际情况而定。待菌丝生长恢复后,及时向料面喷水,恢复日常管理,促使转潮出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