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木耳为木耳科木耳属真菌,又名粗木耳、白背木耳等。毛木耳脆嫩可口,且具有清肺益气、止痛活血等功效,因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和种植价值。为了提高木耳种植的产量,做好发菌管理和出耳管理工作十分重要。现将木耳种植的发菌管理和出耳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一、毛木耳的发菌管理
1.发菌好坏与出耳势、抗逆性和木耳产量密切相关,棚内地面要撒生石灰粉,造成碱性环境抑制杂菌发生。接种完的料袋就地码成墙垛,一般10个料袋高,垛与垛之间留40厘米距离,便于通风和管理。
2.发菌温度的原则是偏低不偏高,以低温发菌为宜,切忌高温发菌,避免出现烧菌现象,温度以20至25摄氏度为宜,不得超过28摄氏度。菌丝培养期间尽可能不见光,以免菌袋未发透袋上长出胶质化耳基斑点,易染杂菌。发菌期间要勤检查,轻拿轻放,防止袋壁破损,发现有杂菌感染者及时清除,以免引起其它菌袋感染。
3.棚内如发现老鼠危害,要及时撒施生石灰,使菌袋表面覆盖一层石灰,即可阻止其危害,或放粘鼠板。10天左右倒垛,防止烧菌和菌袋间发菌速度差别太大。一般情况40天左右即可发满菌袋,再经10天养菌期,让菌丝充分成熟,便开始有原基形成,及时码成墙垛进行出耳管理。
二、毛木耳的出耳管理
1.排耳袋前先将摆耳袋的地面铺上草苫子,两边比耳袋宽出10厘米,用编织袋铺地,以防止耳片沾上泥沙,质量下降。铺完草苫子及编织袋后,用500倍多菌灵或克霉灵喷洒整个大棚消毒。塑料大棚东西中间留1米走道,南北向摆放耳袋,呈墙垛式,高10~12个料袋,行距80厘米左右,以便管理和采耳。
2.摆耳袋的地面应比走道高,便于排水。用消毒过的刀片在耳袋两端均匀开“V”形出耳口6至8个,口径1.5~2厘米,深度以不伤菌丝为度。开袋后的前10天,每天喷雾2次保湿,保持地面湿润,空气相对湿度80%,有7摄氏度左右的温差,每天通风换气1~2次。在保湿、温差、散射光、通风的刺激下耳芽开始形成。
3.当耳芽出现后,以保湿为主,适当通风换气,耳芽迅速生长呈漏斗状或杯状幼耳,每天喷水2~3次。随耳片逐渐长大而增大喷水量,在耳片生长后期,要经常观察棚内温度,超过30摄氏度、相对湿度高于95%、通风不良时,容易出现“流耳现象”,应加大通风量,降温降湿。
4.杂菌发生时,勿用农药,可用石灰浇刷再喷用生物制菌剂,增强通风。出耳管理的关键是耳片湿度控制,要求“少吃多餐”,勤喷、少喷,干干湿湿,干湿交替,确保耳片湿润无积水。一般耳片小时少喷,耳片大时多喷。阴雨天不喷或少喷,晴天干燥多喷。一般小时l天1~2次,大时1天2~3次,确保相对湿度在85~95%。以地面或空间喷水为主,喷水最好成雾状,忌向耳袋直接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