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菌丝长满菌棒并具有一定成熟度后,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氧气、光照条件下,表层的气生菌丝逐渐倒伏,同时开始分泌色素,吐出黄水,颜色由黄色转为浅棕色再变棕褐色,最终形成层具有保温保湿避光、抗杂菌作用的棕褐色菌膜,这个过程称为转色。转色是代料香菇菌棒的正常生理现象。
一、影响转色的因素
1.温度:温度是影响菌棒转色快慢的决定性因素,转色最适宜温度为20℃~25℃。温度高,转色快;温度低,转色慢。温度高于26°℃或低于15℃ ,均不易转色。
2.湿度:湿度影响菌棒转色的质量。在袋内自然转色的菌棒,转色的深浅主要受培养料的含水量影响,发菌棚空气相对湿度的变化,对菌棒的转色影响较小。培养料含水量高,菌丝分泌的红水多,形成的菌膜厚,转色深;培养料含水量低,菌丝分泌的红水少,形成的菌膜薄,转色浅。菌棒脱袋强制转色时,空气相对湿度对菌棒转色影响较大。
空气相对湿度大,菌棒转色深;空气相对湿度小,菌棒转色浅。出菇棚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85% ~ 90%。测定空气相对湿度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用干湿球湿度计等仪器测量;二是手感测定法:当用手触摸菌棒表面有柔软的感觉,不刺手,手指触摸时会留下指纹印时,表明出菇棚内空气相对湿度比较适宜。
3.氧气:发菌棚或出菇棚空气越流畅,氧气就越充足,菌棒越容易转色。出菇棚通风时要适当喷水,防止出菇棚空气相对湿度降低。
4.光线:光线充足,菌棒转色快而且深;反之,转色则慢。(来源:体味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