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块栽培法生产香菇,菌块的管理对香菇的产量和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那么,如何进行后期管理呢?下面来简单介绍一下。
用压块栽培法生产香菇,在压块两周后,若发现薄膜内有红色积水,应立即吸干。然后每隔一周吸水一次,直至出菇前共吸二到三次。但要注意,切勿移动栽培块,以免影响出菇。经三周左右,就能看到菌块上出现小菌蕾了,待菌蕾长至黄豆大时,若菌蕾发生在菌块的底部,就将菌块翻转,翻转过早菌蕾不能长大,太晚会压伤子实体。若菌砖两面都出菇,应将其竖立,然后把薄膜抬高20厘米,或掀掉薄膜,在其四周挂好,进行喷水管理。不掀膜的不喷水,保持90%左右的空气湿度(可进行空中喷雾来保持)。
当菌块采完第三、四批菇后,菌块含水量降为30%~40%,上面没有子实体时,浸水8~24小时。浸水时间的长短因菌块干湿程度,气温高低,菌丝强弱,菌膜厚薄而异。也可将菌块两边用刀切去1厘米厚再浸水,便于菌砖吸水透气,缩短浸水时间,提早出菇。浸水的水温最好在15℃以下,每块吸水量以0.5公斤左右为宜,浸水后放回原处保湿。若气温低于15℃,应放到22℃的地方催蕾。
还可在浸水前削去菌块两个长边的菌膜,然后浸水,浸后10天,加大昼夜温差至10℃左右,使整个菌块出齐菌蕾。待其直径2厘米时,揭开盖膜,打开门窗,加强通风,造成干湿差。一般室温保持15~20℃,空气湿度保持50%~70%,将菌盖表面细胞和盖内细胞置于较大的温差和湿差条件下,会导致分裂生长不一致,菇盖表面龟裂为白色花纹,成为花菇。
除了通过浸水来管理,还可用注射器注水,根据实际需水量控制水分进入,从而使菌块内部水分均匀又充足,有利于子实体生长。本来已萎缩的菌蕾,注水后也能生长健壮。同时,向菌块注水,其表面湿度小,可避免杂菌感染,还有利于更换菌块中的空气。不用薄膜覆盖的菌块,必须经常喷水。喷水的次数和数量因天气情况、菌块干湿、出菇多少和大小而异。当原基只有绿豆大时,不要喷水,至蚕豆大时,开始喷水。雨天湿度大,少喷水,晴天湿度小,多喷水。中午气温高,早晚喷水。一般都是向空中喷雾,保持85%~95%的空气湿度。每批香菇采后,停喷几天,适当干燥,帮助菌丝恢复生长。
搞好通风换气也是后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如果掌握不好,还会导致杂菌滋生,菌蕾成批死亡。因此,在出菇期间,每天都要结合采菇进行通风换气,特别是在菇房湿度超过95%,气温高达23℃以上时,应增加菇房通风时间,降低湿度和温度。通风时间一般为半小时。
栽培过程中,当菌块表面局部发现杂菌,但尚未侵入菌块内部,在菌块干时可用pH10的石灰水喷洒;菌块湿时,可以薄撒一层石灰粉;也可用0.1%托布津或5%新洁尔灭,或75%酒精擦除。若已深入菌块内部,可用小刀彻底挖除,再补上新菌种。但如果杂菌范围已达菌块面积的1/2以上,并已侵入内部,那么就应该弃之不用了。杂菌一般来源于菌种,也可能是在掏菌种压块过程中感染,或是菌丝未愈合,掀膜过多而感染的。
用压块栽培法生产香菇,后期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只要管理好,那么在当年10月至次年6月,室内栽培都可出菇。但要注意,在冬季3℃以下,夏季20℃以上时,需要进行保温和降温,有条件的可将菌块移入地道,这样能使冬季低温和夏季高温季节也照常出菇。每个菌块可出菇5~7批,每平方米可收鲜菇12公斤,高产的甚至达20公斤。(来源:小玫观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