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合理安排制棒期
各地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生产设施选择合适的香菇品种、生产时间。早秋栽培危险期在接种阶段;春栽越夏危险期在越夏;春栽夏出的高温菇危险期在出菇阶段。所以,生产上要根据当地适合出菇的温度及生产用种的菌龄、温型等特性倒推时间安排菌种和菌棒生产日期。
2. 合理调整生产技术
秋栽模式有控温设施的可以适季生产,没有控温设施的尽量避开高温高湿季节制棒。如遇持续高温可适当推迟制棒时间,早秋制棒,可适当降低培养料中麸皮的添加量(12-15%)(降低菌棒含氮量)和含水量,缩小木屑颗粒直径至3-8 mm,并添加石灰1%;下午拌干料,22点至凌晨1点加入石灰水湿拌,凌晨4点至上午十点装袋、灭菌。培养料从加水搅拌至装袋结束开始灭菌,6h之内完成为宜,以避免培养料酸败。
菌棒灭菌后,菌棒温度降低至60℃左右时搬运菌袋,搬运时要尽量缩短运输距离,并轻拿轻放,以有效控制杂菌感染;严格按照规范做好消毒杀菌处理,为降低污染率可选择夜间接种(接种温度不要超过28℃),加快接种速度,适当增加菌种使用量,接种后加套外带,并及时摆放到发菌室(棚)内。发菌室(棚)要阴凉通风,且要严格消毒和灭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