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养菌时间足,暖棚不低于45天,冷棚、林下、露天75-80天左右;
2、营养要吃够,营养包内菌丝发满,颜色由浅黄色变成灰色,营养包变软;
3、菌霜变颜色,菌霜消退,出现锈色;
4、地温超八度,地温保持在8℃以上。
具体操作如下:
(1)营养刺激:当营养袋感觉明显变轻撤袋(也有在头茬菇收完后撤袋),但污染杂菌的营养袋必须撤走。营养袋内养分未充分利用的,可在出第二茬菇时撤袋。撤下的营养袋一定要远离种植场地。
(2)揭膜:出菇前 7~10 天。如此时原基或幼菇已经在地膜下形成,揭膜应缓慢进行,避免因突然揭膜造成温差、空气湿度剧烈变化,引起原基或幼菇夭折。可先在薄膜上打孔,使薄膜下小环境与大环境逐渐接近,3~5 天后,再揭开地膜。整个操作过程要确保空气湿度维持在 85%~95%。
(3)水分刺激:微喷或喷灌浇水,至地面下20cm湿透,可大水操作2-3遍。也可往沟内灌水,保持沟内有水24小时,让水慢慢渗进土壤。不能漫灌。浇水后1-3天,可见针尖状原基;3-5天后,可见球形原基。
(4)湿度控制:空气湿度85%-95%(往空气中喷雾,不要直接喷到原基上),土壤含水量25%-30%。原基分化期间,近地面保持80%以上的空气相对湿度,是高产稳产的关键;可以根据情况搭建小拱棚。
催菇后需要注意维持相对稳定的环境条件。通常催菇几天后,畦面出现大量针尖状原基,原基发生后,0℃ 以下低温、干燥环境及大风等恶劣条件均会给羊肚菌原基造成不可逆伤害,因此提高原基成活率至关重要,依据需要选择保温棉被、草帘、双层棚等措施增温、抗寒。
同催菇期一样,原基保育期需要适量通风,且随着子囊果生长要逐步增加通风时间和通风次数,但在原基保育期尤其要避免湿度骤降、原基萎蔫,保持空气湿度在 85% ~90%,土壤含水量 20% ~ 23%,同时原基生长的最适温度在 10 ~15℃。随着原基继续分化,明显能观察到菌盖和菌柄形态分离,形成幼嫩子囊果。此时,保持环境温度 5~20℃,二氧化碳含量在 400~600ppm 最适宜子囊果生长。当菇蕾长至 2cm 左右时,维持土壤含水量 18%~23%,土粒不发白,空气湿度在 85% ~ 95%。当幼菇继续发育至后期快速生长阶段时空气湿度可调整至80%~90%。羊肚菌幼菇期是决定其商品性的重要时期,避免大水灌溉,补水以沟内滴灌和喷雾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