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快平菇原基发生有哪方法?
平菇菌丝体培养成熟的菇床,可采用下述方法来促进原基尽快发生:
(1)温差刺激法。利用昼夜自然温度的升降,辅之人工管理手段,使菌床所处的温度环境,反复出现较大的温差变化。
(2)干湿刺激法。采用通风和补水措施,使菇床上菌丝处于干湿交替的生长环境,以加快菌丝收缩和扭结。
(3)曝光剌激法。根据平菇原基发生具有光菌效应的特点,采用忽明忽暗的光刺激,可使见光菌丝提早出菇。
(4)惊蕈刺激法。利用木板条或直接用手掌轻轻拍打菇床表层,使菌丝受到振动和刺激而加快出菇。
(5)加压刺激法。在菇床表面,散放上体积不大的硬石、砖块和瓦片等重物,菌丝受压后会沿重物四周均匀迅速出菇。
(6)接触刺激法。播种时,在菇床内留放土埂,土墩和置放砖块,或用木条、竹片、玻璃和金属板等插入培养料中,当菌丝体长满培养料并接触到以上物体时,原基就很快发生。
(7)搔菌刺激法。用刀片、粗铅丝或竹扫帚,把表层部分菌丝刮去,或将菇床表面纵横拉划出数道浅沟,或把表层菌丝扫动1~2遍,可刺激菌丝,提早出菇。
(8)覆土刺激法。在菇床上覆一层1~1.5厘米厚的粘土粒。以大小土粒混合使用较好,大土粒似桂元,小土粒似黄豆。此法刺激出菇效果好。
(9)石灰刺激法。在表层菌丝上,沿纵向或横向用生石灰粉撒上几条石灰线,线条宽2厘米左右,此法可刺激石灰线处的菌丝迅速扭结,提早出菇。
(10)激素刺激法。喷洒浓度适宜的生长刺激剂,可促进原基分化,如浓度为5ppm的萘乙酸或2ppm的吲哚乙酸等。
(11)覆膜刺激法。在菇床上覆盖薄膜,并利用薄膜来调节膜内二氧化碳浓度,是促进原基尽快发生和均匀发生的最常用方法。
二、原基期如何管理?
原基体小嫩弱,抗逆性差,对环境因子较为敏感。因此,抓好原基期的管理,是促进菇体良好发育,提高产菇量的重要环节,其管理的要领是:
1.抓好菇床的供氧通气
具有适当二氧化碳浓度的半封闭式管理,能促进原基的发生,也可以调节原基的发生密度,一旦原基量满足了种植需求,就必须转入开放式管理,以保证供氧通气,否则会造成畸形病态生长。进入开放式管理后,室内菇床应及时揭开覆盖的薄膜,露地菇场则应增设菇床正常供氧的通气窗口,以利原基迅速进入菇体分化期。原基期的通气管理应缓慢进行,通气时若风力较强,气流过快会造成菇床失水和原基干枯。
2.提高菇床的空气湿度
原基是在高湿环境中发生的,开放式管理后,菇床的空气湿度会因供氧通气而迅速下降,采用干湿交替的措施,对原基发育利少弊多。原基期的水分管理关键是提高菇房空气湿度,菇床表面和原基上一般不要直接喷水,特别是针刺型原基切勿过早遇水。常见的凤尾菇原基大批死亡,多半是用水不当所致。原基期的空气湿度,一般掌握在90%的左右为宜。
3.注意生长环境因子的调节
原基的良好发育是多种生长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管連上除了要抓好主要措施外,还要注意各因子之同的调节和互补。例如供氧要结合通气,通气则应注意增湿;温度应控制在该种菇正常发育的适温范围之内,温度过高,易产生长柄菇和菇体早衰,温度偏低,则会使原基生长停滞,甚至僵化;适度的散射光可以促进原基的发生和良好的发育,反之,会灼伤原基和使菇体早期发育不良。
三、什么叫“转潮”?
平菇子实体在产菇过程中是分批发生的,每出菇一批,称为一茬或一潮,每潮成熟采收后,至下一潮菇再次发生相隔的时间,叫做“转潮”。转潮快是菌种选育的标淮之一,它能缩短栽培周期,减轻病虫危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植收益。平菇的转潮速度,依品种不同而稍有差异。一般都较快,在产菇温度范围内,如温度偏高,转潮只需7天左右时间,温度偏低,转潮则慢,有时长达20天甚至30天以上。(来源:帆敏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