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品种选择
可选择冀农-11、西德3号等品种。
2 培养料配方
①棉籽壳85%、麸皮10%、玉米粉3%~5%、石灰1%~2%;
②棉籽壳40%、粉碎稻草45%(粉碎时过孔径1~1.2厘米的筛)、麸皮10%、玉米粉5%。另加入上述总量1%磷肥、1%石膏、2%石灰。
3 装袋灭菌
栽培袋选择22×43厘米或20×45厘米等规格的二聚乙烯或聚丙烯照料袋(两头封口出菇),封口一般采用高1厘米×直径5.5-6厘米的套环,也可先扎口灭菌,接种后套环。高压蒸汽灭菌要求0.103兆帕:温度121℃保持2小时左右;常压灭菌在100℃下保压15"216小时。
4 接种发菌
袋内温度降至28℃以下才可接种。每瓶栽培种接25~30袋,接种后将栽培袋放置发菌室发菌。注意通风避光,一般翻堆4~5次,25~40天可发好菌,并保持室内清洁。
5 出菇管理
①温度管理。菌丝长满袋后,在发菌室再放5天左右使菌丝达生理成熟,即可转入出菇室出菇,当夜间温度低于18℃即可正常出菇,充分利用自然温差对菌丝进行变温刺激,以利原基形成,但要求菌丝生理成熟、养分积累充足,通风良好,否则极易死菇。最适出菇和生长温度为8~15℃。一般低于5℃生长极缓:低于-2℃容易冻伤,菇盖起泡。
②湿度调控。空气相对湿度一般控制在85%~90%,第1潮菇不需向培养料喷水,以后视培养料含水量适当补水。但当温度超过22℃时,空气相对湿度需调至80%,以免死菇。
③通风换气。在原基分化后,要适当通风换气,促使原基向桑椹期转化,菌盖与菌柄分化后,适当减少通风,此阶段生长较快,控制菌盖生长,菌柄伸长。
④调节光线。出菇期不需要太强的光线,光线强,菌盖生长快,菌柄生长相对较慢;光线弱则相反。同时要求散射光,菇柄生长有向光性,避免菇柄向一边斜。
6 采收
一般按不同销售标准采收,整丛采下,将料面清理干净,割去菇脚,进行搔菌,菌丝恢复养菌,储藏养分,经5~7天即可转入下潮菇管理。一般能出4~6潮菇。产量集中在前3潮。100千克原料能产100~150千克姬菇。
7 常见问题
①菇盖边缘有1~3个凹口,菇农称之为梅花菇,常见于第1潮菇,气温骤然变化时也常见:主要原因是因为养分积累不够或养分输送异常。
②大肚子菇,菇盖小,菇柄中部较大:主要原因为养分积累不够,发菌不彻底。
③不分化,长成菌团:通风不够,二氧化碳积累严重,光线不足。
④菌柄纤细、发软,进而发黄死菇:温度偏高,通风不够(湿度较高)。
⑤菌盖发蓝:二氧化碳聚集过多。
⑥出菇不齐:是由搔菌不彻底,湿度不均匀引起。
⑦黄斑:在温度高、湿度大后受病虫害感染易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