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属于低温型菌类,子实体喜好低温,在5~25℃均可生长,但在低温下菌丝生长状态最好,温度超过22℃,便会很快死亡。因此,羊肚菌最好选在冬季种植,即入冬后温度约18℃时栽培,低温有利于羊肚菌储存营养;到第2年春季气温逐步回升,温度适宜后子实体便可大量形成。通常情况羊肚菌栽1年培1季,采取冬种春收的栽培模式,考虑气候变化因素,建议搭建荫棚防晒保温,否则会影响出菇数量和品质,严重者导致绝收。
一、羊肚菌生物学特性
(一)温度
羊肚菌为低温型真菌,温度是影响羊肚菌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菌丝生长适温为18~20℃,若超过35℃,菌丝受到严重损伤,停止生长;2℃以下,进于休眠状态。子囊果分化适温为4~16℃,若超过16℃则很难分化;子囊果在6~25℃均能生长,其中8~18℃环境中生长的子囊果品质较好,高于18℃品质较差。
(二)水分与湿度
羊肚菌子囊果极不耐干旱,强光和干燥环境下即停止生长。菌丝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宜为70%~80%,子囊果形成和生长发育阶段空气相对湿度宜为85%~90%。
(三)空气
羊肚菌是好气性菌类,菌丝生长、子囊果形成阶段均需新鲜空气。经常通风,有利于菌丝生长,及子囊果的分化和生长。
(四) pH值
羊肚菌生长最适的土壤pH值为 6.5~7.5。
(五)光照
菌丝生长不需要光照,光线会抑制菌丝生长;子囊果的分化和生长发育则需要光照,在无光条件下不能形成原基。
二、羊肚菌栽培技术
(一)栽培时间
羊肚菌一般冬种,该菌的生长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种植地的气温、降雨量和降雨时间都直接影响其生长,从业者可根据市场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播种,以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二)栽培场所
羊肚菌对环境要求较高,通常选取地势平坦,无污染、排水方便、水源近、避风、土质疏松、富含腐殖质的场所。选好栽培场所后,应对栽培场所进行消毒。种植前半年内禁止使用化学农药。
(三)搭建大棚与安装水管喷头
根据资金情况建设相应的大棚或设施。因羊肚菌菌丝生长不需光照,而子实体发育阶段需要散射光,因此需铺设遮阳网。
(四)整地
使用旋耕机整地,撒生石灰100kg/亩,然后起厢,厢宽约1m,沟宽40~50 cm,将土壤耙细耧平,浇1遍透水。
(五)理沟播种
在厢面每隔20cm用锄头理1条宽5~10 cm、深5~8 cm的播种沟,每厢约4条。在播种沟内的培养料上撒1层菌种,每亩用量约150kg。播种前将菌种揉碎,并用0.3%磷酸二氢钾液拌种。
(六)覆土浇水及覆膜
播种后立即覆土。所覆土壤必须无杂草石块,具有团粒结构,通透性好、保湿性强,厚3 cm。覆土后浇1次透水,覆盖黑色地膜,以保温保湿及防除杂草。
(七)放置营养袋
待菌丝长出地面,在厢面呈蛛网状时摆放营养袋,每亩约1800袋,后将地膜盖好。
(八)出菇期管理
湿度:空气相对湿度宜保持在80%~90%,土壤含水量保持在20%~25%,若土壤含水量较低,则需要浇水,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以保证空气和土壤湿度,浇水时间不宜过长,浇水量不宜过多,避免土壤含水量过高。
温度:棚内温度保持在6~20℃。
光照:子实体生长阶段需要散射光。
空气:需氧量较高,应及时通风换气。
除草:出菇期间若有杂草长出,应轻轻拔起,避免造成菌丝损伤。
(九)虫害防治
大棚内温度适宜,菌丝因营养丰富,在土壤中生长时,易受虫害,导致菌丝营养不良,子实体发育缓慢,严重影响品质,严重的甚至减产或绝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种植前应用石灰灭杀,后期出现蛞蝓、跳虫、螨虫等虫害时可以用石灰水喷洒或毒饵诱杀,毒饵可用杀虫剂加炒香的小麦、棉籽和青菜配制而成;另外,还可用黄板防治菌蝇、菌蚊等。
(十)采收
用刀片沿土面割下,清除基部泥土,分级销售。
三、加工方式
(一)鲜售
羊肚菌鲜菇采收后,立即售卖。
(二) 加工
羊肚菌鲜菇含水量较高,不宜直接在阳光下晒干,适合用烘箱烘干,具体步骤为:分级装筛→整体烘干→成品分装。
四、效益分析
(一) 成本
以每亩为例,租金1000元,整地100元,农资合计400元,菌种5000元,人工费2000元,大棚建设(按使用5年计算)1000元,其他500元,合计10000元。
(二) 效益
按羊肚菌(鲜货)统收价格100元/kg计算,每亩产量约250 kg,产值25000元,预计净收入15000元。
五、风险
(一)技术风险
羊肚菌对环境条件要求高,栽培时需合理控制温度、湿度、光照,如果管理不当,会造成减产,且气温骤变时也会较大程度影响羊肚菌产量。
(二)销售风险
羊肚菌收获后需及时卖出,最好有固定的销售途径。未及时卖出的应尽快烘干,同时准备良好的贮存环境,贮存室应具备防潮、防鼠、防虫功能。干制品也应尽快销售,存放时间尽量不超过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