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做好清洁生产。
随着气温回升,生产环境微生物活性增加,对食用菌生产造成危害的杂菌基数和繁殖力均大幅提升。生产上要密切关注环境的清洁工作,按照“不带入杂菌、不制造杂菌和及时消除环境杂菌”的原则,保持环境卫生清洁,出菇结束时要及时清理废弃菌棒。
二是选择优良品种。
选择广温型、抗病性较好品种。平菇推荐品种有西德89、99、春美200等;香菇推荐品种为辽抚4号;黑木耳推荐品种为大山黑;茶树菇推荐品种为古茶1号;栗蘑推荐品种为迁西3号。
三是把控菌种质量。
建议使用适龄、健壮的菌种,通常菌种菌龄控制在25~35天。菌种质量可以从感官、微生物和菌种活力三个方面进行观测并综合判断。
四是做好场所消杀。
需要消毒的场所包括菌棒高温灭菌后的冷却场、接种室、发菌室、出菇房及其所有设施设备,特别是旧菇房,更要彻底消毒,以减少杂菌污染和虫害发生。宜选用二氯异氰尿酸钠或二氧化氯等消毒剂空间喷洒或擦拭进行消毒,或臭氧或紫外线消毒;新菇房可在地面撒一层石灰粉进行消毒。消毒时应注意密闭,消毒剂量和密闭时间等参照消毒产品说明。消毒至少在菌棒入菇房前的1-2天完成,适当通风后进入菌棒。杀虫可喷洒敌敌畏800倍液。
五是及时制作菌棒。
春季平菇、香菇制棒应于3月中旬左右完成,黑木耳、栗蘑菌棒制棒应于2月中下旬完成。生产上要合理安排制棒时间,生产量较大时最好分批制棒,分批出菇,避免采收期过于集中。各级菌种及菌棒的生产要注意合理安排制种和制棒批次,避免菌种与制棒衔接不上的现象出现,宁可料等种也不要种等料。
六是规范接种技术。
灭菌后的料袋转移至冷却场所,冷却至室温后即可接种。由于生产接种量较大,通常不用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可在生产设施中隔离出一个密闭的接种室即可。接种室及相关用具、材料要严格消毒,消毒后一般需3~4小时方可入内接种操作。接种人员的手和工具等要用75%酒精擦拭消毒。多采用固体菌种和枝条菌种,菌种常温下储藏时间不宜超过14 天,1 ℃~6 ℃储藏时间不宜超过45 天。
七是严格发菌管理。
菌棒培养期不需要光照或弱光照。气温较低时期可增加码垛密度以提高发菌温度,控制设施内温度不超过25℃,并监测料温变化,超过30℃时应采取疏散、通风等降温措施。培养料含水量60%-65%,空气相对湿度低于70%。二氧化碳浓度低于0.2%时要及时通风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