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栽培前准备
1.1 场地准备
10~11 月建新棚。建棚之前先选地,不选水田和低洼地。选好地后,平整土地,搭建大棚。如果大棚内已经多次栽培香菇,场地老化易污染,存在轮作障碍,最好更换栽培场地;对于香菇栽培次数不多的大棚,可以撤掉棚帘和塑料薄膜,让棚内充分通风,起到减少病虫害的效果。
1.2 菌种准备
10 月中旬至 1 月初制作一、二、三级种,每个大棚(规格为 8m 50m)需要三级种 3500 袋(1kg/袋)以上。实际制作菌种数量应根据栽培量决定,尽量多准备一些菌种。
1.3 栽培前大棚盖膜
3 月初用塑料薄膜将大棚扣严实,用绳固定好,底边埋牢固,光照晒干地面,达到提高棚温及地面温度的目的;也可以在前一年的秋季只扣塑料薄膜,底边压严防雪防风,翌年早春待棚内地温升到 5℃时提早栽培。
2 栽培时间
以辽宁抚顺新宾地区为例,依据当地气温,3 月中、下旬进行香菇栽培,每个大棚蒸料制作 2 500 袋(菌袋规格 24cm 60cm,装料 5~6kg);4~5 月,菌丝生长进入管理阶段,进行二次扎孔;5~6 月初,进入脱袋转色管理阶段;6 月中旬至秋季上冻前,进入浸水、出菇、采收、养菌阶段。
3 栽培技术
3.1 菌包制作
3.1.1 培养基参考配方 配方 1:阔叶木屑 79.5%、麦麸 8%、稻糠 8%、玉米面 3%、石膏 1.5%;配方 2:阔叶木屑 50kg、麦麸 10kg、石膏 1kg。
3.1.2 拌料 采用拌料机拌料,拌好的培养料含水量应保持在 55%~58%。
3.1.3 蒸料灭菌 采用大锅蒸散料顶气上料法,加大火力,见蒸气冒出后,撒施培养料,直到装满锅为止,随即封盖锅面,封锅前将出锅时用来装培养料的小编织袋放进料面同蒸,起到消毒作用。封锅后,待锅上出大气起计时,保持 100℃蒸 3~3.5h。
3.1.4 出锅冷却 料蒸好后,应趁热出锅。用与培养料同蒸灭菌的小编织袋装料,每袋约装料 15kg,放在干净处冷却。冷却到 25℃以下后,及时接种。
3.1.5 接种装袋
3.1.5.1 检验菌种活力。接种前对采用的菌种进行活力检验,方法是将菌种掰开粉碎成颗粒,闻其是否有香菇菌种特有的气味,香气是否浓郁,香味越浓越好。然后装入扎好孔的袋里,再放到 20℃左右的温度下,观察菌丝的萌发速度、菌丝密度和洁白度,菌丝长势良好的菌种可以用于栽培接种。
3.1.5.2 接种时间。接种时间选择在早春空气中杂菌指数最少时进行,宁早勿晚,一般情况下必须在清明节前后接种完毕,最迟不得超过 4 月 20 日。
3.1.5.3 消毒、接种、装袋。选择干净的接种场地,对拌种接种场地和所有接种器械进行严格消毒,有条件的提倡使用拌种机拌种。将预先粉碎好的颗粒状菌种拌入冷却好的培养料内,种料比为 1:2,即将15kg粉碎好的菌种与 30kg冷凉培养料混合,充分拌均,让菌种均匀分布在培养料内,拌好后随即进行装袋。菌袋规格为 24cm 60cm,装湿料 5.5kg左右。装袋后袋料的松紧要适度,袋料较松的虽然利于发菌,但后期会倒伏,不利出菇管理。
本方法栽培接种,培养料为完全灭菌(100℃保持 3~3.5h),然后混合菌种和培养料,称为半熟料栽培,是利用菌种多并在早春低温时萌发,可以阻止和掩盖杂菌,从而占领料内的优势,达到成功栽培香菇。
3.2 扎孔摆袋
地面铺设干净的新地膜,将装好的菌袋倒立墩实,使袋底和袋顶的料面保持平整,然后扎孔,每袋扎孔4~5 行,每行扎9~10 个孔,扎孔越深越好,但不要扎穿塑料袋的另一面。也可以在装料前用电钻在菌袋上打 80 个孔,然后再装袋。将扎好孔的菌袋竖立摆放在铺好的地膜上,必须掌握好通风条件。
4 发菌管理
菌丝生长管理期约 1 个月,时间长短依春季气温和人工调控棚温决定。
4.1 前期管理
接种菌袋摆放后的最初几天,防冻、增温是发菌管理的关键。创造条件提高棚内温度,大棚四周用塑料围起来保温,让菌丝尽快吃料,抑制杂菌生长。
4.2 中后期管理
当料表面呈现雪花点状,菌种点菌丝萌动加快,说明菌丝自身生长放出的生物热逐渐增多,即进入中期管理。依据当时气温决定控温及通风换气,以提高氧气供给量,通风换气是这个阶段的关键。菌袋料内温度高于 25℃时,晚间无需放下四周塑料薄膜。菌袋在菌丝生长期间要进行倒袋、扎眼,同时剔除有杂菌污染的菌袋。一般情况下,接种 20d后,菌袋表面菌丝连成一体,菌丝不再洁白,培养料变成粉色时,进行第 2 次扎孔通风。方法:在每袋第 1 次通风孔的空隙处再扎 4~5 行孔,推荐机械扎孔,省工省 力。另 外,还 要 在 菌 袋 上 面 或 四 周 用 直 径0.5~0.8cm、长 60cm的钢筋钎子纵向或斜向扎孔。温、湿、光、气主要靠遮挡大棚帘和向大棚塑料上喷水进行调整,控制棚内温度在 20℃以下,袋内温度在 25℃以下。
4.3 脱袋摆放
菌丝生长 40~50d后,菌丝长满袋,菌袋出现吐水、起包(瘤状物占料面 1/3)时尽快脱袋。新宾地区,最好在 5 月中旬,选阴天下雨和早晚棚内温度低于 20℃时进行。将菌袋用利刀纵向划开,脱掉塑料袋,将脱下的塑料袋叠放于菌棒(脱掉塑料袋的菌包称为菌棒)底部,将菌棒竖放,防止菌丝长到地上。
摆放要求疏密适当,一定坚持“宁少勿多”的原则,以利于管理和以后出菇采收。7m宽的大棚,摆放菌棒12~14 排,留 3 个宽 80cm以上的作业道。边脱袋,边盖上塑料薄膜保湿,4~7d后可以看到菌棒表面上的菌丝洁白浓密,注意防止开袋后菌棒菌丝因旺盛生长而发热和高气温共同作用引起烧菌现象的发生。此时,以观察温度变化为主,控制菌棒中心温度在 25℃以下,超过 26℃要进行降温处理,即将铺于菌棒下面的塑料薄膜撤除,让菌棒直接接触地面,向作业道、覆盖菌棒的塑料薄膜和大棚上喷水降温。
4.4 转色管理
脱袋约 7d后,菌棒表面出现白色绒毛状气生菌丝,并有白色至红棕色水珠吐出时,就要创造“干干湿湿”的环境促进菌棒快速转色。可结合揭开塑料薄膜通风让表面菌丝倒伏在菌棒表面,形成一层亮膜,再盖上塑料薄膜使湿度变大,促其长出白色菌丝,这样菌丝反复倒伏几次形成菌皮达到转色。温度要控制在 20~25℃,达到生理成熟的积温。
5 出菇管理
当菌棒转色后,开始出报信菇。从菇蕾到子实体成熟只需 3~4d,温度过低成熟时间会延长。催菇一定要达到积温,生理成熟后再进行。一般第一潮菇出完以后要浸水养菌,注意每潮出菇之间的养菌一定要到位。看到采菇留下的菇根处返白或部分已经转色,或掰开后白色菌丝重新布满料内,说明复壮到位,可进行下一次出菇管理。菌棒当年共可出 7~9潮菇,5.5kg菌棒可产鲜香菇 2kg左右。
6 采收
香菇子实体形成后,必须严格掌握生长成熟情况,以便适时采收。采收太早影响产量,采收太迟影响质量。香菇的采收可根据商家收购标准要求采收。气温高时每天早晚各采收 1 次,气温低时,每天可采收 1 次。保鲜菇,不分大小,可在香菇长到 5 分成熟时采收,即菌膜未破,菌褶未露出或刚刚露出时及时采收。采收后及时入保鲜库,确保新鲜度;烘干品,可在 7~8 成熟时采收,即菌膜已破露出菌褶,菌盖“铜锣边”尚未完全展开、有少许内卷时采收,及时剪根烘干或晒干,用双层薄膜袋包装,放置于阴凉干燥处保存。(来源:菇农助手)